![]() 图片泉源@视觉中国 文 | 孙永杰 从客岁下半年至今,环球汽车厂商缺“芯”不停伸张,加之迩来日本福岛近海地动以及美国狂风雪引发停电等因素的影响,对于环球汽车厂商缺“芯”不但落井下石,乃至有伸张到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耗电子范畴的趋势。 对此,有媒体再次借势,称环球缺“芯”,将会是中国芯片财产再次饰演“弯道超车”脚色的时机。究竟真的云云吗? 进宏大于出:中国汽车芯片尚未自给,谈何“超车” 根据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白皮书2020》,在中国每年2800万辆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半导体产值占环球不到5%,部门关键零部件入口量在80%-90%。 而据中国汽车芯片财产创新战略同盟数据表现,2019年我国自主汽车芯片财产规模仅占环球的4.5%,而我国汽车用芯片入口率超90%,先辈传感器、车载网络、三电体系、底盘电控、ADAS(高级驾驶辅助体系)、主动驾驶等关键体系芯片过分依靠入口。好比,电动汽车中代价仅次于动力电池的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98%以上必要从国外入口,且代价是国外的1.2倍至1.8倍。 尚有统计数据表现,2019年环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为3100亿元,国内车规级芯片财产规模不敷150亿元,而同期我国汽车财产规模占环球市场达30%以上。 不知业内看了上述统计作何感想?我们以为在这场以汽车财产为主的环球性缺“芯“大潮中,我们,尤其是我们的芯片制造非但没有充当”救火队长“的脚色,反而在某种水平上起到了”助推“的反作用(求宏大于供)。缘故原由安在? 低不就难做大:成熟制程不“成熟”,打磨与产能是最大短板 今后次环球车企缺“芯”看,重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用于ESP(电子稳固控制体系)的MCU(微控制单位)。在中国市场,一样平常10万元以上的车型,特殊是中高端车型都会配备ESP。它是汽车自动安全体系的一部门,能起到防侧滑作用。另一类是ECU(电子控制模块)中的MCU。ECU广泛应用于汽车各控制体系中,被喻为“行车电脑”。 只管看似高级,但对于芯片制造来说,与智能手机芯片相比,其对于制程的要求并不高,通常环境下,28nm以上成熟制程完全可以满意。 ![]() 固然制程上要求不高,但对于品控却宏大于智能手机这类消耗类电子产物,这对于芯片制造才是真正见功底的挑衅。 比方车规级相干芯片,必要顺应-40℃到-150℃的极度温度,高振动、多粉尘、有电磁干扰,湿度要顺应0%-100%,一样平常车规级芯片的计划寿命为15年或20万公里。从架构方面来看,车规级芯片必要有独立的安全岛计划,在关键模块、盘算模块、总线、内存等,都有ECC、CRC的数据校对,为车规级芯片提供功能安全。 ![]() 因此,只有具备丰富芯片计划履历、全面产物质量管控、富足人力物力的公司,才有大概研发出满意汽车正常运行需求的MCU芯片,这也使得国内许多芯片厂商对车规级MCU望而却步。 望而却步的效果就是差距。据IHS Markit的统计数据表现,在2019年靠近200亿美元的MCU市场中,车载MCU贡献当中的60亿美元左右的营收,这些份额重要由NXP、瑞萨、TI和ST等国外厂商所把持。此中前六所霸占的市场份额高达93%,且这个份额多年以来不停来并没有太大的变革。 实在到这里,我们应该清晰,对于车规级芯片来说,先辈的制程已不是决定性因素,反而是成熟制程期内的打磨,满意上述尺度成为重中之重。而正是在打磨上的缺失,让我们在车规级芯片市场险些没有任何的话语权。 究其缘故原由,据此前《财经》相干报道采访到的芯片计划行业人士广泛以为,即便在28nm以上成熟工艺,中国大陆的芯片代工厂也有不少功课必要补足,各人每每在某个工艺上做到“根本可用”就开始攻克下一个,而不是继承投入研发气力去做到“好用”,且服务意识不强,资料不全、数据禁绝确,给芯片计划公司(客户)带来了各种不舒畅的体验。 究竟简直云云。除了在车规级芯片外,扩展在整个成熟制程团体市场,我们的市场体现也证明白这点。 这里我们以环球芯片代工老大台积电和国内芯片代工老大中芯国际2019年各制程节点的营收为例,来看看我们的差距。 在28nm制程节点,台积电营收为47亿美元,市占率高达39%,相比之下,中芯国际营收仅为1.3亿美元,市占率为1%;在更成熟的90nm及以上制程节点,台积电营收为55亿美元,市占率26%,相比之下,中芯国际营收为17亿美元,市占率仅为8%。 ![]() 可以说,即便在成熟制程芯片制造上,我们也处在相称落伍的状态。这此中,除了产能外(需求决定产能,假如需求不旺,天然就缺乏扩充产能的动力和资源),缺乏打磨应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缘故原由之一。 实在不要说和台积电相比,就是和联电和格芯相比,依然可以看到我们在成熟制程制造上的差距。 根据芯头脑研究院(ChipInsights)发布的2020年专属晶圆代工前十大排名榜表现,中芯国际2020年营收为251亿元人民币,占比为5.43%,排名第四,而专注于成熟制程的联电和格芯的营收分别为387亿元和360亿元,占比分别为8.37%和7.78%。 ![]() 必要阐明的是,这个榜单仅限于环球纯芯片代工企业,假如将诸如英特尔、三星等这些IDM厂商制造的芯片营收盘算在内,中芯国际在芯片制造的排名还会靠后。 随之而来的题目是,从如今和将来的整个芯片市场看,成熟制程依然占据不小的市场份额,且市场稳固。 据市场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IBS)近期发布的相干白皮书数据表现,2020年半导体代工市场中,28nm及以上工艺的市场份额能占据约莫三分之二,将来五年,先辈工艺的市场将不停扩大,但成熟工艺的市场份额仍将不低于50%。 另据IC Insights发布的《2020-2024年环球晶圆产能》陈诉表现,40nm及以上成熟制程的比例近几年并未出现显着变革,且市场规模很可观,体现为40nm以上的成熟制程,无论是180nm以下,照旧180nm以上,市占率均相称稳固。 ![]() 假如说,在涉及做强的先辈制程方面,我们还存有差距和难以换来真金白银,那么在事关做大的划一的成熟制程上,我们的掘金本领还云云羸弱,确实值得我们同业好好反思,究竟对于芯片财产来说,做大是做强的底子。 高不成做强难:先辈制程牵绊多,盲追节点制程大概拔苗助长 假如说,前述是我们芯片制造在成熟制程方面是“低不就”的话,那么在先辈制程方面,则更多表现为“高不成”。 先不说,仅从芯片制程的账面数据,我们就已经落背景积电、三星两代,从过往成熟制程40nm和28nm从公布量产到真正具备贸易技能竞争本领,期间就相隔了3—4年的时间。 比方40nm制程,早在2011年,中芯国际就公布量产,但直到2015年依然常常出现提供给客户的产物不符合要求的征象;至于2015公布量产的28nm,但2年后的2017年,接棒中芯国际CEO的梁孟松和其所率的台籍、韩籍团队不得不消靠近一年的时间来提拔其良品率,只管云云,低阶28nm工艺多晶硅制程的良品率也仅为85%,高阶28nm仅为80%。 对于中芯国际现在最为先辈的14nm,中芯国际此前发布的2020年Q4财报表现,其14/28nm工艺在Q4季度的营收占比只有5%,相比2020年Q3季度的14.6%大幅下滑。只管云云,中芯国际称,将来仍会思量增强第一代、第二代FinFET多元平台开辟和布建,并拓展平台的可靠性及竞争力,探求多元客户。 鉴于中芯国际此前未将14nm和28nm归并时,28nm营收占比远超14nm的究竟,我们以为,由于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在失去华为这个14nm大客户之后,中芯国际的14nm险些没有客户大概说陷入了找客户的尴尬,加之我们前述的40nm和28nm的遭遇,中芯国际14nm实际的技能竞争力可想而知。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能做先辈制程了不代表技能气力就过关了,就比如你能造大排量的SUV了,你的油耗好欠好?恶劣情况故障率高不高?越野本领怎样?动力强不强?这背后照旧技能气力的沉淀题目,能造出这个制程的芯片,不代表工艺水准已经到达了最优,更不代表你就在这一制程节点具备了技能竞争力。 别的,从芯片制造的发展看,由16nm至7/5nm制程升级带来的性能边际提拔开始出现递减效应,即制程节点升级带来的性能提拔及功耗低落幅度越来越不显着。这无疑对于我们的芯片制造企业怎样让芯片从“可用”到“好用”变化的本领要求更上层楼,但鉴于前述我们芯片制造在成熟制程方面的体现,挑衅可谓巨大。 ![]() 除技能外,中国芯片在先辈制程方面还受制于高昂的资笔僻出。 据IBS给出的数据表现,28nm之后芯片的本钱敏捷上升。28nm工艺的本钱为0.629亿美元,到了7nm和5nm,芯片的本钱敏捷暴增,5nm将增至4.76亿美元,至于将来的3nm,三星称其3nm GAA 的本钱大概会凌驾5亿美元。 ![]() 至于台积电,2018年,其CEO魏哲家曾打趣地说,台积电预计在5nm投资了250亿美元。 魏哲家的话并非打趣。仅在2020年,台积电的资笔僻出就到达了160亿美元,继2019年整年付出到达汗青新高后,再破记载,此中约80%被用于3nm、5nm与7nm等先辈制程技能。相比之下,中芯国际同期的资笔僻出仅为43亿美元。 ![]() 对此,有业内分析以为,制约中芯国际资源投入的重要缘故原由是它的营收不高,即中芯国际如要不绝地保持资笔僻出,必须先将本身的营收做大。常常有人说,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现实上,先将企业做大,每每更能把企业做强。而这恰好验证了我们前述的,在事关做大的划一的成熟制程上,我们的掘金本领云云羸弱,理应好好反思,究竟对于芯片财产来说,做大是做强底子的论断。 除上述外,与其他芯片制造企业差别,中国芯片制造企业还受制于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而这种因素某种水平上乃至会逾越技能和资金。 对此,中芯国际在2020年Q4财报发布时称,对于中芯国际的技能限定,重要照旧针对 10nm 工艺以下技能,将来像是7nm、N+1 工艺等放行机率不高。而针对 10nm 工艺以上技能,则是可透过供应商申请允许证的方式,让中芯国际继承生产。 假如真如中芯国际的判定,那么中国先辈制程芯片制造很大概会长时间滞留在14nm节点。“高不成”将成定局。 而在我们看来,即便终极非市场倒霉因素全部消除,但其始终会像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要彻底消除它,不但是中国芯片制造企业的一家之事,而是包罗芯片制造装备、质料等一系列相干财产的齐头并进,否则盲跟制程节点,大概会事倍功半,乃至拔苗助长。 所谓以小见大。通过此次环球汽车缺“芯”,中国芯片制造难显技艺的究竟,我们理应反思我们整个芯片制造发展中出现的“高不成低不就”的缘故原由,走出一条既符合环球芯片制造发展趋势,又能充实发挥我们自身上风(思量非市场因素的恒久不确定性影响)的中国芯片制造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消息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态度。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