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建筑外形像一柄放大镜,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可以模拟零电流、超低温、零磁场等各种极端实验条件…… “十三五”期间,国家在怀柔科学城布局建设了29个大科学装置等科学设施平台。除了面向全世界的科学家开放进行科学研究外,这些“国之重器”也是最好的科普教育设施。从试运行阶段开始,这些设施平台将有计划地向公众开放,开展“科学旅游”。 眼下,“十三五”期间布局的29个科学设施平台都在加快建设。其中,5个大科学装置中,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已经率先进入了科研状态,5个研究组、150余名科研人员入驻;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1月份完成了主体钢结构施工,周长近1.4公里的装置区正式连接成环;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今年6月可具备试运行条件;子午工程二期预计今年6月土建完工;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年底预计土建工程可完成90%。 “2022年到2025年,这29个科学设施平台将陆续建成投入使用,怀柔科学城城市框架也基本形成,这和北京到2025年基本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同步的,将为其提供有力支撑。”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伍建民表示。 ![]()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实验楼里的参观走廊 怀柔区正在全力开创科学城统领“1+3”融合发展新局面,推动生态涵养、科技创新、会议休闲、影视文化等资源整合、要素融合。推动科学城、国际会都和中国影都融合发展是怀柔区今年的重头戏。 “例如在影视文化产业的研发、制作、生产、传播中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和技术解决方案,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国际会都与科学城共享商务旅游、会议休闲、展览展示、研讨交流等资源。大科学装置和科技研发平台是开展科学教育的重要基地,试运行和运行阶段都可以开展科学教育,对于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将发挥重要作用。”伍建民介绍。 如已经进入科研状态的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实验楼内就配建了参观走廊。站在走廊里,投过大玻璃窗,不但能看到神秘的大科学装置,还能看到科研工作者沉浸在科研工作中的样子。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