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强县 " 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是地方特色产业,每个地方都 " 有几把刷子 "。排名第 23 位的福建南安市,石材产量连续 10 年占全国 65% 以上,是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石材生产出口基地;排名第 31 位的江苏省丹阳市,眼镜片产量占全国 75% 以上、全球 50% 以上,被称为 " 中国眼镜之都 "。对县域经济来说仅仅靠模仿和复制,打造的只是一副 " 好看的皮囊 ";而因地制宜培育产业竞争优势,则是成就 " 有趣的灵魂 "。与 " 好看的皮囊 " 相比," 有趣的灵魂 " 能让经济走得更远、更快。
" 百强县 " 在全国众多县域中胜出,还胜在民营经济搭台、科技创新唱戏。据统计," 百强县 " 域内上市公司达到 258 家,其中民营上市公司有 209 家,占总数的八成以上;" 百强县 " 域内上市公司 2019 年度研发投入合计达 320.29 亿,创历史最高水平。投资者熟知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如特变电工、华海药业、普洛药业、长电科技、爱康科技等都出自 " 百强县 "。民营经济是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只有千方百计搞好民营经济这汪活水,才能做大做强做优县域经济。
对比近 3 年来的数据发现," 百强县 " 在加快摆脱投资依赖路径," 三驾马车 " 拉动经济力量更加均衡。2017 年 " 百强县 "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5.7 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63%,意味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以投资为主动力;但是到 2019 年,这两个数字分别降到 4.59 万亿元和 45.6%,表明以 " 百强县 " 为代表的县域经济已转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并重的经济结构,消费更旺盛、要素吸附能力更强," 富民 " 和 " 强县 " 并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目标。
我国县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90%、人口占全国的 3/5、国民生产总值的 1/3。县域经济的兴衰关乎中国经济的兴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关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尤其在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新冠疫情挑战严峻的大背景下,读懂 " 百强县 " 发展过程透出的重要信息并加以借鉴,是中国经济从容经受 " 千锤百炼 " 的紧迫课题。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本文作者:央视财经 文字编辑:董思韵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