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平罗县陶乐镇庙庙湖村热闹非凡,10多家商户在暂时搭建的摊位上,架起手机直播。 “欢送各位亲来到我的直播间!本日,给各人保举一款我们本身栽培、加工生产的石磨饺子粉,请您放心购置、鼎力大举支持!”村民杨世民高声地向粉丝们“吆喝”着。 本年3月8日,从事小麦栽培、面粉加工贩卖的杨世民,发现了贩卖新渠道:在网络直播间带货。“本想着实验一下新的营销模式,没想到销量挺好。”杨世民说,直播带货3个多月,不敷2万个粉丝量的直播间,已实现贩卖额7万多元。 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农夫变身主播,直播带货已成为当下庙庙湖村的一种新时尚。 “本日是我们电商效劳站每月一次的例行会合直播日。”庙庙湖村电商效劳站负责人马敬祖告诉记者。 2015年,平罗县被商务部列为天下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树模县。为加速推进网络信息、快递效劳、电商培训“三下乡”,该县在95个行政村规划打造农村电商村级效劳站点。 当年6月,曾在西吉故乡从事过电器安装的马敬祖捕获到商机后,积极申请在庙庙湖村建起了电商效劳站。 “刚开业时,村里的人非常好奇,都赶来看奇怪,但没人信赖通过网络能交易东西。”马敬祖说,为了让村民真正相识电商的机密,他通过电商平台把东西买返来贩卖、将农产物包装后卖出,从中赢利。一些看清“门道”的村民觉着有益可图,开始跟他学“履历”。 从西吉县沙沟乡陶堡村移民到庙庙湖村,马蕊和老公都在本地一家企业上班,夫妻俩月收入近9000元,小日子过得很润泽。平常上班,看着身边的姐妹们都在直播间“吆喝”着带货,喜好手工编织的马蕊也想试试。但开通了直播间,她又羞涩得不敢“出头露面”。 本年4月,得知马蕊既有专长,又有想法,马敬祖发动她在直播间举行手工编织工艺品的贩卖,并举行引导。“刚开始不太风俗,如今以为挺好玩的。”马蕊说,在直播间2个月,她已贩卖手工编织工艺品400余件,创收4000多元。 现在,在马敬祖的动员下,庙庙湖村及周边已有100余户建档立卡贫苦户开展网上代购生存品和代销当地民风特产、特色农产物,拓宽了增收渠道,进步了生存程度。(记者 宋斐 马照刚) ![]() 杨世民直播带货。记者 宋斐 马照刚 摄 (责编:阎梦婕、宽容)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