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得知互动 门户 互联网+ 电子商务 查看内容
0

淘宝上,靠刺绣做生意的男人

摘要: 早上8点来钟,张雪骑着自行车出门了。镇湖地方不大,在这个小镇上,自行车可以在15分钟内去到任何一个地方。和一般的公司开早会一样,张雪和同事们一起商量新产品的设计,怎么做样品,怎么包装,和其他的品牌合作怎 ...

早上8点来钟,张雪骑着自行车出门了。镇湖地方不大,在这个小镇上,自行车可以在15分钟内去到任何一个地方。

和一般的公司开早会一样,张雪和同事们一起商量新产品的设计,怎么做样品,怎么包装,和其他的品牌合作怎么落地。不需要开讨论会的时候,他就赶到工作坊去。那里的绣娘,根据母亲薛金娣做的样品进行再生产。

这些样品注重山水的远近虚实,张雪就负责对质量进行把关。不过大多数时候,张雪都是一袭素衣,往那一坐,画手稿、配线、试样、劈线……他觉得,手拈绣花针做刺绣,是他最享受的一个过程。

江苏镇湖是全国最著名的刺绣产业基地之一,号称有八千绣娘。

在这里出产的苏绣,和湘绣、粤绣、蜀绣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绣,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2011年,大学毕业后的张雪做了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放弃亲戚口中的大好前途,回到家乡,成为唯一的“绣郎”。

可惜了,是个男孩”

在镇湖,女孩从小就要学刺绣。从太奶奶开始,到外婆,再到母亲和姨母,张雪家的女孩们也都是绣娘出身,到了他,已是第四代。

张雪的母亲薛金娣是苏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她6岁学刺绣,16岁进绣场做绣工,一针一线绣了40多年。她的作品曾被送去法国卢浮宫、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展出,甚至有两位英国市长还专门去工作室拜访她。怀孕后的薛金娣盼着能生个女儿,好把这份手艺传下去。名字早早地想好了,叫“张雪”,取的是夫妇二人姓氏的谐音。

1988年的冬天,薛金娣生下一个男婴。身边的亲戚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可惜了,是个男孩。”薛金娣却坚持把“张雪”这个名字留了下来。

“薛金娣刺绣艺术馆”位于镇湖知名的绣品街上。这条数公里的街道两旁有上百家店铺,手巧的绣娘们就坐在门口,双手飞快地穿针引线。因此,家家户户只要有女子必会拿起绣针,很多女孩从小就在母亲的绣架边长大。

奖牌摆得满满当当儿时,每当薛金娣在绷架前飞针走线,张雪就在一旁一边玩耍一边看。他曾亲眼看着妈妈将一根丝线神奇地分成200多份,接着挑出2根,穿进不到一寸的绣花针里,然后两手一上一下快速翻飞,原本空白一片的绷子布上,渐渐出现了一条金鱼的尾巴,活灵活现。张雪看得如痴如醉。

9岁那年,趁家人不注意,张雪看着母亲还没做完的绣品,忍不住随手拿起来绣了几针,“真过瘾,太有意思了。”薛金娣回来后,一眼便看出了不一样,但是丝路和走线竟然还不错。

“给我打打下手也行。”母亲对张雪说。“一个男孩子,教了也没用,哪有男人做刺绣的。”周围的人便这样议论开了。一个苏绣世家,希望女儿来传承家业,却生了一个男孩。冥冥之中,这似乎变成了张雪命运的另一种可能。

“你一个男孩子干这个,是不是有病”

在镇湖本地人眼里,刺绣就是一个“混口饭吃”的活。

不需要你多聪明,也不用你会念书,有个师傅带一带就行了。“他们会觉得,去外企或者找一份银行的工作比较好,体面嘛。”所以大学时,张雪报考了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到了大四,张雪申请了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生,还在南京找了一份期货类的工作,收入相当可观。2011年回老家休假,他发现镇上的绣娘越来越少了,都是一些和母亲同龄的老师傅还在做。他好奇,一家家地去问,最后算下来,35岁的以下的绣娘已经不足50个。

只有老师傅能做刺绣,意味着身体负荷的加重。薛金娣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以上,因为长时间刺绣,导致后来一个瞳孔大,一个瞳孔小,还去医院住了100天。从小到大,张雪的成长印记里都跟苏绣有关。“它是咱们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了我们这一代,要是没人再做了,有点可惜。”这时候,英国利兹大学的offer来了。

张雪思前想后,和母亲说,不去英国了,辞了工作回家刺绣。亲戚们知道后都不同意,那是没念过什么书的女孩子干的活儿,“有出息的人,都去外面闯荡,你倒好,怎么还回来?还干刺绣?”薛金娣了解儿子,知道劝也没有用,“他喜欢就好,随他了。”

张雪从最基础的画图学起,跟着母亲一针一线地学。比如平绣,先从一片叶子开始做。薛金娣先做个三四针,剩下的留给张雪和其他徒弟们自己去绣。分线,穿针,针要细,走线要稳。薛金娣绣的时候,一道道丝线在绷子上似有似无,只有从侧面细看才能看到丝线。张雪一个20多岁的大男生,手指粗,关节硬,没少吃苦。那段时间,他每天7点起床,凌晨2点才睡,几乎把全部时间都花在刺绣上。

第二年,镇湖举行了一场刺绣比赛,张雪也想去报名,舅舅站出来强烈反对,“你才学了一年,在一堆经验老道的绣娘里比赛不是去丢人吗?再说了,你到底是个男生,别人会想你是不是有病。”“你一个男孩子干这个,是不是有病?”这句话,张雪听了很多年。

小时候,街坊邻居拿他开玩笑,说,你的名字本来是给女娃娃的,没想到你是个男孩。偶尔陪母亲上街,遇到熟人,对方问薛金娣,哎呀儿子在哪高就啊?薛金娣笑着说,帮着我做呢。作为镇上唯一一个做刺绣的男孩,张雪在大家眼里有些格格不入。

他有时候会琢磨,或许,自己还不如母亲正儿八经的徒弟。可是谁又规定男生不允许刺绣?挫败感让张雪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干好刺绣的决心,“他们要说,就随他们怎么说吧,我不在乎了。”

“妈妈的路子我学不来,不如让苏绣回归生活”

虽说是母子,张雪和薛金娣做刺绣所走的路子完全不同。为了学绣猫,薛金娣专门去别人家观察猫,看猫的眼神、神态、走路,看猫怎么伸懒腰、怎么玩线团。

有了自己的艺术馆后,薛金娣的作品都是买家找上门定做,基本是一些名画和书法,作品基本不重复,完成一幅作品少则半年,多则三四年,而且价格不菲。

薛金娣擅长细平绣,细乱针绣,一根丝线最细能分成256缕。她对颜色极为敏感,8000多种颜色的丝线,薛金娣总能找出最合适的来搭配。她说:“苏绣是立体的,在阳光下丝线会有反射折射,照着古画原图绣,但效果会有不同。”

上一代人的刺绣作品,讲究画面要满,针要细,是几十年堆积起来的功夫。一开始,张雪也跟着母亲的风格绣,时间长了就受不了了。长时间的端坐让他肩颈发硬,体重涨了十几斤。“我妈那代人都有几十年的绣功,绣得好是为了多挣点钱。

他们重绣功,图样复杂,技艺高超。”张雪说,“我妈的路子我学不来,手上功夫浅,我也不想做那种很贵的收藏品,还不如让苏绣回归生活。”他的水墨画作品《四季》,大胆运用了时下最受年轻人喜欢的留白风格。

“春”是两只燕子一条船,“夏”是一条柳枝一只蝉,“秋”是一个莲蓬一条鱼,“冬”是两只麻雀落在竹枝上。另一幅作品《佛》,一个几案上,一个小香炉,一炷香,香烟冲起,缭绕出一个草体“佛”字,袅袅烟雾似有若无。

大量的留白使画面简洁干净,古色古香的绣物又从中透着点雅致的韵味。这两幅作品分别获第八届、第九届江苏省艺博银针杯刺绣作品大赛金奖,好多人现场订货,已经卖出了上百件。获得江苏省艺博奖金奖的作品《星空》,每个小行星,张雪都采用了苏绣里40多种针法里的至少两种进行刺绣。

和传统浓墨重彩的苏绣不同,张雪的作品抽象、简洁、文艺、现代,更生活化。有人觉得,张雪这样做苏绣,是丢了传统。

然而,媒体把他的作品视为极简风,他在B站大火,《人民日报》也在微博上转载了他的相关报道。在张雪的针线下,刺绣可以不是牡丹,不是栩栩如生的金鱼、鸳鸯和猫咪,变成稍微带一点设计,工艺水平不下降的同时,增加画面留白。

“以这种方式来使这幅作品好看的同时,成本也能降下来。这样就能够让更多的人接受这个价格。”他尝试打破上一代刺绣人的固有审美,如同进行着一场英雄式的冒险。

“刺绣的可能性实验”

薛金娣是从骨子里喜欢刺绣。她16 岁就到刺绣厂帮日本客户加工和服腰带,一门心思把刺绣当职业。她的徒弟,很大一部分是冲着她的名气来的。

在薛金娣看来,只要有人肯学,她就愿意教。七八年间,身边的学徒换了一批又一批。最长的坚持了半年,最短的只做了一天就离开工作室另谋出路了。有个和薛金娣同辈的老师傅,也是看多了年轻人的“耐不住性子”,经常对张雪说,做刺绣要的是耐心和毅力,女孩都未必能坚持下来,更何况你一个男孩子。

张雪心想,传承的如果是手艺,早晚会没人再学。但如果是文化呢?他希望苏绣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能走入生活,被更多人尝试、喜欢,成为生活中每个人都能够发挥创意的一个部分。2016 年 6 月,张雪和三个小伙伴成立“弥惟刺绣”工作室。弥惟是英文 MeWe 的谐音,意为“我,我们,一起学苏绣”。

“就像学插花,学茶道一样,有的人就是为了体验一下。”

他办兴趣培训班,把授课改成体验式教学,带着一帮孩子做手工,在团扇、手帕、帆布包上绣花。教成人,张雪每年能教上千个学生。

从亲手将一根丝线分到精细的四分之一开始,经过穿针引线一步步的制作,春柳与飞鸟跃然呈现于布面。也就一个多小时,每个人都能获得一副自己的作品。有人在微博上给他发私信,说想买他的苏绣作品。他也顺应网友之意,开了名为“弥惟刺绣”的淘宝店,各地粉丝的订单纷至沓来。

真人电影《皮卡丘》上映后,张雪突发奇想,在扇子上绣了一个软萌的皮卡丘。这把扇子,被雷佳音送给了在电影里给皮卡丘配音的瑞恩·雷诺兹。传统的刺绣运用的领域就是日用的服饰——棉被,包括荷包、扇子这些东西。

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张雪又尝试了把苏绣元素运用到奢侈品手表和耳机的外观设计当中,效果自然是极为惊艳。还有一次,清华大学一位设计师要订做一个双面绣屏风。图纸来回几十次才确定了图案,但在屏风底座雕刻纹饰图案上又卡住了。

专门做苏绣木架的舅舅是老木匠,他推荐对方用传统的牡丹纹、缠枝纹,对方都不满意,后来把能找的纹饰图案都给对方发了一遍,还是不行

。实在没办法,舅舅想到了张雪,毕竟是年轻人,想法会不一样。张雪上网搜索青铜器纹饰,最后选中了凤鸟纹,并在此基础上做了点修改,设计成抽象现代的图案。发过去后,对方一锤定音,同意了。

张雪相信,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它有一种包容性,会吸收外来元素,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一种改变,变成一个很新的东西,很新的形式。“传承,意味着需要作出变化以顺应时代。”这些被张雪称之为“刺绣的可能性实验”确实成功了。

和母亲做的重工刺绣不一样,那些小而美的跨界刺绣产品制作起来不那么复杂,但是充满了设计感和文化内涵,迅速被当下的年轻人喜爱起来。

站在时代的风口,这个姑苏绣郎正在寻找苏绣更多的可能性。这些日子,张雪带着他的创新苏绣,赴杭州参加淘宝造物节。耳饰、头饰、手帕、BJD服饰……一针一线之间穿梭的,是传统和潮流的灵感碰撞,更是千年国粹的艺术之美。

在镇湖的街坊邻居眼里,张雪算是又风光了一把。自从目睹张雪的走红后,当初那个爱说风凉话的老师傅,没多久便把在外打工的女儿叫了回来学刺绣。

镇上的其他人,也跟着让在外工作的子女回到镇湖做刺绣。“大概是看到,一些坑我都已经替他们走过一遍了吧?”张雪笑笑。

有时候,他骑着自行车,还能看到几个外来的男学徒坐在那一针一线地认真练习。他心头一热,百感交集。

*图片来源:万能快递公司

- END -

作者郑婷,媒体人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在百度知道日报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知道日报的观点或立场,知道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合作及供稿请联系zdribao@baidu.com。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20-10-7 17:40
  • 0
    粉丝
  • 1357
    阅读
  • 0
    回复

关注帮客优品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叶先生
Q Q:956130084
EMAIL:956130084@qq.com
地址:中国·武汉
热门评论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全国服务Q Q:

956130084

中国·湖北

Email:956130084@qq.com

Copyright   ©2015-2022  站长技术交流论坛|互联网技术交流平台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得知网络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6730号

  ( 鄂ICP备15006301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