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得知互动 门户 得知资讯 美食 查看内容
0

入门美食圈?怕是要先拜一下这位大佬的码头

摘要: 原创梅姗姗风味星球收录于话题#风味世界15个每个人都知道“食在广州”,但很少有人会真的探究这四个字具体的由来——它包含着哪些“食”,为什么是广州,相比于历史上同样因美食而著名的四川扬州等富饶城镇,它是如 ...
原创 梅姗姗 风味星球 收录于话题#风味世界15个每个人都知道“食在广州”,但很少有人会真的探究这四个字具体的由来——它包含着哪些“食”,为什么是广州,相比于历史上同样因美食而著名的四川扬州等富饶城镇,它是如何崛起的?
今天的【风味星球】,我们就想带大家认识这么一个人和他的其中一本专门溯源粤菜的书。这个人还有一个有趣的笔名,叫“特级校对”。
他就是开创了中国“美食评论”的,已故香港《星岛日报》前记者陈梦因老师。
要想吃到最新鲜的猪杂粥,需要深刻领悟“赶得早不如赶得巧”这句至理名言。*《寻味顺德》
这里碰的是运气——大排档标注的“第一批11点40,第二批12点20,新鲜猪杂到”其实不准。猪杂来的时间的确都在这个区域内,但如果你卡点到,大概率这队伍就会已经长到,等排到你新鲜的料早已所剩无几。
伴随着“让一让,让一让”的粗哑声音,余温残存,纤维还在跳动的猪各个部位会被老板从金杯车里抬进排挡中央。*作者供图
你只需要告诉老板自己想吃哪些部位,他比划你看量,一刀下去,再从“葱姜、肠粉、粥、铁板”等几个烹饪手法里选一个,剩下就是老板的活了。
珠三角 —— 尤其是广州佛山番禺顺德中山这几个经济要带 —— 拥有异常丰富的凌晨觅食文化,猪杂粥就是这种宵夜最经典的代表。
没几个人说得明白猪杂粥作为宵夜是怎么开始的,即便最饕餮的食客,也会在“猪场都是凌晨宰杀嘛”,“我们这里湿热,吃粥就很合适这里的气候”等缘由后转换话题。*《寻味顺德》
但陈梦因不同,在他的《粤菜溯源録》里,猪杂粥的文化是怎么兴起,不仅被说得明明白白,还能用不同的角度和同样精准的信息,展现你一个粤菜里不可或缺的“粥”文化全景。*作者供图
“民国20年(公元1931年)前后,在黄沙西屠场,梯云桥畔有一家卖粥的。” 在这个名叫《梯云桥畔的二嫂粥》文章里,陈梦因用几乎精准的历史考据,给出了猪杂粥的原型故事。这家粥档生意十分兴隆,因为主持做粥的被唤为二嫂,便有了“二嫂粥”的名号。“黄沙靠近娱乐区陈塘,夜游客与职业妇女,夜静更深时需要找宵夜的去处。二嫂粥开市于午夜2点,粥煲得好,人又漂亮,物料又新鲜”,便成了大家的首选去处。
不过凌晨开门,赶娱乐场散场一波食客的粥档在当时的广州街头非常多,二嫂粥的秘诀,陈梦因继续调研,还是食材。摄 | 婉容
“黄沙屠宰场距离云梯桥不远,午夜一点开始亮屠刀(注:杀猪)。法令规定不能把猪杂直接卖给卖粥者,因为需要经过卫生的处理,但屠宰场档口一个人是二嫂的表哥,于是每夜屠场开杀后不久,二嫂就能拿到还带着热气的猪杂,正好赶上自己凌晨两点开档。”
这也就是深夜屠宰场猪杂粥的原型了。只不过那时还不是如今模样,猪杂粥还是“及弟粥”的一个分支。来到排挡口,你既可以选猪肉猪杂的,也可以选牛肉的。故事到这儿还没完,陈梦因从来不会轻易停止调研和发现。
他顺着蛛丝马迹,发现三十年代末,靠近香港中环街的石板街上,一家餐厅里的“及弟粥”居然也拥有’二嫂粥’的滋味”。
他发现这家餐厅由银行家霍宝材投资,有法学界背景,而霍宝材曾是中山大学的法学系学生。他在上学时经常去吃二嫂粥,嘴巴记得味道,便培训了自己的厨师伍椿师傅,复制了这款学生时代记忆的滋味。霍宝材这家店对新鲜滚粥食材的追求,也间接打开了香港粥档追求“食材新鲜”的风潮。在那之后的二十多年,更多粥铺餐厅开始以“新鲜”作为招牌,内容也从及弟粥延展到了鱼片粥。虽说可能售价比之前高了20%,仍有络绎不绝的食客买单。
这便是“特级校对”陈梦因关于粤菜粥文化溯源的其中一个故事。类似的调研精准度,以及对于烹调、历史、文化和口味的考究,还能延展到煮粥的工具对粥的影响(牛头煲 vs 人仔煲),潮汕粥为什么和稀饭有区别,什么是“明火白粥”,在这个基础上粥还诞生了什么变化…
而且它们从来都没有以学术或考据的方式出现,而是藏在名人美食八卦和陈梦因对味道食材的诱人描写之中,让人看完一边流口水,感慨这些人或地区吃得真好美好;一边一不小心拥有了关于粤菜来龙去脉的知识。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认可陈梦因是中国“美食评论”历史上第一个职业选手。
陈梦因是报社记者出身。日本侵略东三省时,他还是一个初入职场的新记者,但即便那会儿,他也展现出了过人的调研能力和无畏的探索精神。年轻时的陈梦因
* 微博@特辑校对陈家厨房
“远在南方英国割占地的香港,其实对国事向来比较淡漠,[陈梦因]却奋起而身,单刀匹马,直奔塞外,在绥远采访抗日战争中可歌可泣的故事。” 回忆的是星河,原名谢维楚,是陈梦因相识60多年的记者朋友,“这在当时可以说是香港新闻界的创举”。
再后来,他开始为报社写专栏。今天推荐的这本《粤菜溯源録》就是当时专栏部分文章的合集。书里将粤菜分为广州、潮州、东江、顺德四个“系”,并深度探究了之间的关联和脉络。
比如“顺德菜”的起源,跟中山、番禺等地都有关系;潮州菜对于鱼翅的制作堪称全省最“浓腻”,与讲究清淡的广州截然相反,而这口味的差异,其实来自于清代驻广州的满籍大臣的口味需求。当年和晚年的陈梦因
* 微博@特辑校对陈家厨房
每一个重要的故事线,都有一连串考究极其严谨的豆腐块内容所构成,虽说因为是专栏集合,主线没有那么顺畅,但其可读性和历史价值已经算在粤菜历史上的不可复制。
在回忆录里,陈梦因有讲述过他写这个美食评论专栏的来龙去脉。
1950年9月,《星岛日报》总编辑沈颂芳辞职,老板要陈梦因接任总编辑,陈梦因戏谑自己做的是个苦差事,只比报社校对的地位高一点点,干脆起了一个笔名,叫“特级校对”。
《星岛日报》的销路正处于不断下跌的状态,社长便召开编辑会议急商对策,陈梦因随口说:“多开一个娱乐版吧!”获得通过。当时《星岛日报》日常都能收到读者关于“特级校对”专栏的来信
*新周刊
娱乐版当时独缺写美食的作者,陈梦因就自告奋勇交了几篇,公司同事提议把这个美食专栏叫做“食经”,从此便开创了报纸写“食经”的先河,陈梦因也索性把“特级校对”作为笔名。
原本是娱乐凑字数的小版面,却由于陈梦因个人对于探索调研的热忱而意外的大受欢迎,“特级校对”这个名字也开始家喻户晓,成为香港第一个美食评论家。张大千也是“特级校对”的知己,曾写字相赠
除了溯源粤菜各种精细历史的《粤菜溯源録》,这套陈梦因的书籍还有谈聊名菜掌故和厨师故事的《讲食集》和八卦海内外名人美食的《鼎鼐杂碎》,以后有机会一一跟大家分享!
作者:梅姗姗
排版:风味君
头图:《风味人间》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疑问请联系
communications@labsdoc.com
原标题:《入门美食圈?怕是要先拜一下这位大佬的码头 | 风味世界》
阅读原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21-11-27 12:32
  • 1
    粉丝
  • 375
    阅读
  • 0
    回复

关注帮客优品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叶先生
Q Q:956130084
EMAIL:956130084@qq.com
地址:中国·武汉
热门评论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全国服务Q Q:

956130084

中国·湖北

Email:956130084@qq.com

Copyright   ©2015-2022  站长技术交流论坛|互联网技术交流平台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得知网络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6730号

  ( 鄂ICP备15006301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