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领职工提前介入工作的新线在联调联试中设备检测优良率居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前茅,为广西首条高铁如期开通提供了可靠保障。近 5 年的工长生涯,他所在的班组实现设备零故障、安全零事故。

1979 年出生,壮族,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供电段柳州供电三车间技术员,获得全路优秀共产党员、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等荣誉。
他叫姜新松,是柳州供电段柳州供电三车间技术员。这些年,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潜心钻研供电专业技术,逐渐成长为段里的 " 技术大拿 ",先后获得多项荣誉。
责任是一颗种子
在他心中找到一片沃土
今年 41 岁的姜新松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的一个铁路家庭,父亲是一名巡道工。他的家就在铁路边上。

从记事开始,姜新松脑海里都是父亲拿着防护旗,在线路上风里来雨里去的样子。那时,他的心被一种难以言说的东西触动了。长大后,姜新松才明白,这种东西叫作责任。它像一颗埋在姜新松心里的种子,伴随着他的成长而生根发芽长大。
2003 年底,姜新松从部队退役后,毫不犹豫投身铁路事业,选择了较为辛苦的工务专业。父亲是干工务的,在他看来也算是子承父业。没想到工作一段时间后,为满足黔桂线电气化工作的需要,姜新松被分配到了供电专业。这意味着刚学会工务,他又得重新再来。不服输的热血涌了上来,姜新松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努力学习新知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后来入职前的技能竞赛中,姜新松考出优异成绩,顺利入职柳州供电段。当时有近 90 人参加竞赛,3 人被评为优秀学员,姜新松就是其中之一。" 服从组织安排,不打折扣地完成好组织安排的任务,这是我的本分和责任。" 姜新松的话掷地有声。
拓荒是一种乐趣
在他手下找到一片乐园
作为一名供电新人,姜新松努力学习接触网的检修保养知识。当时,工区有 3 名从其他单位抽调过来的有接触网检修经验的老师傅。姜新松每天一上班就紧跟在他们身后,仔细观察他们如何处理故障,积极吸取经验,补足自身短板。

在老师傅的悉心指导下,姜新松凭着聪颖好学很快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在 2011 年柳州供电段举行的技术比武中,他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因为业务过硬,姜新松不久后当上工区班长,成了名副其实的 " 兵头 "。

一向喜欢挑战的姜新松获悉此事后,跃跃欲试。他再三思考,看到自己所在的宜州接触网工区近两年没有因检修养护不到位导致设备故障,各项工作平稳有序,便向上级申请参加柳南高铁的提前介入工作,并获得批准。
" 组织在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姜新松发自肺腑地说。他放下在普速铁路学到的一身本领,带着此前在衡阳脱产学习的高铁接触网相关业务知识,来到来宾北接触网工区担任工长,和其他 7 名职工在高铁领域展开新一轮的开疆拓土。

提前介入工作,主要就是把好接触网施工质量关,在高铁开通前消除隐患。每天一早,姜新松带上水和干粮走上线路,利用望远镜等辅助工具,徒步地毯式检查接触网设备,大到施工工艺,小到每一颗螺丝钉,都要全方位、无死角检查。半年时间里,工区管内近 200 公里线路他来回走了两遍,平时一双能穿半年的工作鞋换了 4 双。
磨砺是一种味道
在他口中咀嚼出一阵香甜
高铁开通后,更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接踵而至。由于柳南高铁是南宁局集团公司接管的首条高铁,接触网维修养护和故障处理没有经验可借鉴,一切几乎都是由身为工长的姜新松带着班组职工慢慢摸索。
温度变化对接触网棘轮补偿装置的影响过大,是柳南高铁开通运营初期姜新松遇到的较为棘手的难题。在未达到当地最高气温时,小轮缠绕圈数已经超过 4 圈,超出了棘轮 2.5 圈的正常运行范围,存在安全隐患。为确保棘轮补偿装置正常运行,姜新松带领班组职工多次到现场观测、记录补偿装置运行时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并根据设计方案制定了 2 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及时处理了管内 26 处棘轮补偿装置的潜在隐患。

工作中,接触网设备出现的各类疑难杂症考验着姜新松;生活上,工区艰苦的条件对这个 " 兵头将尾 " 也提出了不小的要求。

由于工作繁忙、业余时间又忙着打理工区,有一段时间,姜新松数月没回 3 公里外的家,妻子来他工作的地方 " 查岗 "。看着怒气冲冲的妻子,姜新松什么也没说。见此情形,工区职工拿出近几个月姜新松的跟班记录和作业票给她 " 审查 ",并带她参观工区的花园式大院。
在 " 人证 "" 物证 " 面前,妻子怒气渐消,但还是对姜新松抱怨:" 什么时候你把咱们家收拾收拾,搞得跟你们工区一样好,我就没意见了。"
" 把工作当事业,把工区当家,把设备当亲人,这就是姜新松。" 柳州供电段主管高铁接触网专业管理及生产组织工作的副段长杨国栋这样评价他。

在姜新松全身心的付出下,来宾北接触网工区安全生产稳定,职工生活和谐。2016 年,工区被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火车头奖杯。
2018 年,不断进取的姜新松通过干部竞聘走上技术员的岗位。在组织安排下,近两年他先后为新成立的宜州供电车间、首条开展达标线建设的柳南高铁提供技术指导,一如既往地啃最硬的骨头、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来源:《人民铁道》报
素材:《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广西记者站(南宁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字:莫育杰
图片:姚斌 廖梓锋 梁黎平 郑鹏里
视频:王海清 郑冠凭 张海鑫 廖梓峰 姚斌
编辑:苏凡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