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蝶衣小传:娱乐八卦的“祖师爷”,满满家国情怀的歌词之神 ![]() 1907年,陈蝶衣出生在江苏常州武进的一个书香家世。父亲在上海《消息报》当编辑,以是陈蝶衣从小在上海长大。 陈蝶衣常常周末到报馆帮父亲抄誊录写。报馆负责人以为陈蝶衣挺机敏,字也不错,就发起他辍学,直接来上班。因而,15岁的陈蝶衣就到报馆当了练习生,负责校对。 ![]() 陈蝶衣原来叫陈哲勋。有一次,他看了一本叫《蝶衣金粉》的小说,很喜好。别的,由于他年龄小,报馆里的人都喊他“弟弟”。由于“弟弟”和“蝶衣”上海话的发音很相似,他就用“蝶衣”当笔名。徐徐地,他的本名反而被人忘了。 1932年(25岁),陈蝶衣已在出书行业摸爬滚打了10年,练出了很好的文笔。他脱离《消息报》,本身办了《明星日报》,主打娱乐八卦内容。 ![]() (1933年元旦,陈蝶衣(左三)与报界同仁合影) 1933年初,脑筋活的陈蝶衣筹谋了评比“影戏皇后”的运动,选票就印在开办不久的《明星日报》上。其时最闻名的三位女明星胡蝶、阮玲玉、陈玉梅票数靠近,各人冒死拉票,效果《明星日报》销量暴增。 末了,胡蝶夺冠,赢得“影戏皇后”的称呼。这是中国汗青上第一次评比“影戏皇后”。胡蝶因此出了台甫,名字被注册成香烟商标,还作为中国影戏界的代表去各国访问。 ![]() (影戏皇后胡蝶) 在颁奖典礼上,陈蝶衣又公布把运动收入全部捐出,支持抗战。陈蝶衣一举数得,做足了文章。他不光成了文化界名流,本身的报纸也火了。《明星日报》成了中国汗青上第一张对主流社会有影响力的娱乐媒体。 国难当头,陈蝶衣并不但关心娱乐。在“七七变乱”后,他又主编《万象》、《春秋》等杂志,为抗战打气。 ![]() 1943年(36岁),上海早已陷落,陈蝶衣偶然入耳到周璇演唱的一首情歌《稳定的心》。他想到本身身处陷落区,却依然抱着一颗“稳定的心”。他忽然意识到,歌曲的影响力远远凌驾笔墨。因而,他开始创作歌词。 他创作歌词,每每“话里有话”,颇有深意。好比,在《凤凰于飞》中,他写道“别离不如双栖的好,且爱护保重这芳华幼年”, 便别有一番味道。由于抗战中,许多家庭妻离子散,这首歌词契合了人们渴望合家团圆的心情。这首歌成了中国盛行歌曲的经典,在几十年里被不停翻唱。 ![]() (费玉清演唱《凤凰于飞》) 1952年(45岁),陈蝶衣随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去香港开展。随后的几十年,他写下了3000多首精美动人的歌词,人送外号“三千首”。比力经典的有《出息万里》、《泥娃娃》、《我有一段情》、《南屏晚钟》、《待嫁女儿心》、《盼望在来日诰日》、《芳草年年绿》、《恋人的眼泪》等。 他的歌词依然暗含深意。如《南屏晚钟》外表写杭州西湖净慈寺的浑厚钟声,但背后却是绵绵的情绪,和对故土的期盼,诉说思归而不能归的游子心声。 ![]() 曾有出书商怕人们听不懂,盼望他写得“俗“一点。但陈蝶衣对峙“可以普通,但绝不能媚俗”。大概正由于云云,他的作品才气长留歌迷心中。 1987年(80岁),香港第十届“十大中文金曲”评委会向他颁发了象征最高荣誉的“金针奖”。 ![]() 暮年的陈蝶衣渐渐退出公众视野。他不停对峙平淡生存,不吸烟、不喝酒、不作无畏的奢望。他身材也不停很好,常常与儿子团圆,偶然还到上海探亲访友。 2007年10月14日,陈蝶衣安详离世,享年100岁。 ![]() (陈蝶衣丧礼现场) (万象汗青·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515篇作品,营员“陶生”的第63篇作品) 特殊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在百度知道日报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知道日报的观点或态度,知道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互助及供稿请接洽zdribao@baidu.com。 |
说点什么...